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关闭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15 点击数: 

  7月6日的这道对等反制令,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为什么中国这次不再给欧盟留面子了?

  7月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个让欧盟措手不及的通知:采购预算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项目,直接排除欧盟企业参与。

  这个数字看似普通,但背后的含义却异常清晰——这是对欧盟6月20日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公共采购的直接对等反制。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1)

  要知道,4500万人民币约合600万欧元,这个门槛基本覆盖了大部分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从核磁共振设备到大型CT机,从手术机器人到高端监护设备,这些欧盟企业在华的拳头产品都将被拒之门外。

  商务部的措辞也异常直接: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没有外交辞令,没有模糊表达,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这种点对点的精准反击,在中欧贸易关系史上并不多见。以往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多边渠道星空体育智能科技或者间接方式处理分歧,但这次完全不同。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2)

  商务部甚至在声明中直接点名道姓,明确表示这是对欧盟措施的回应。这种直白的表态方式,让习惯了中国委婉外交风格的欧盟官员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应。

  从6月20日欧盟宣布限制措施,到7月6日中方反击,整整16天。这16天里,中方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通过多种渠道与欧方沟通协调,试图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欧盟的回应让中方彻底失望了。

  要理解这次反制的特殊性,我们得回顾一下中欧贸易摩擦的历史轨迹。过去,中国在面对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时,往往选择曲线反击的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汽车关税事件。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3)

  当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最高达到38%。按照对等反制的逻辑,中方完全可以对欧洲汽车出口采取同样措施。

  但中方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对欧盟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这种打左脸还右脸的做法,既表达了不满,又避免了直接冲突升级,给双方都留了面子。

  但这次医疗器械反制完全不同。商务部在声明中明确表示,这是对欧盟6月20日措施的对等反制。

  用的词是对等,不是相关,不是必要,就是直接的对等。这种表述在中国外交词汇中是相当罕见的,通常只有在对方完全不给面子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4)

  商务部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提到了一个关键细节:在欧盟宣布限制措施后,中方秉持最大善意和诚意,多次通过双边对话希望妥处分歧,但欧盟根本没有理会中方的善意和诚意,一意孤行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说明中方确实做了努力,根本没有理会说明欧盟的态度,一意孤行则表明了中方的愤怒程度。当善意被无视,体面就成了累赘。中方显然不想再玩你打我左脸我转右脸的游戏了。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5)

  如果说医疗器械反制是中方态度转变的结果,那么王毅外长的欧洲之行就是这种转变的预演。

  7月初,王毅率代表团访问欧洲,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了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王毅外长明确告诉欧方: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虽然不同,但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反而有着广泛共同利益。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6)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解释,实际上是在警告。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的潜台词是:我们本来可以合作共赢,但如果你非要制造冲突,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王毅在俄乌问题上的表态。据《南华早报》报道,王毅向卡拉斯非常坦诚地表示:中方确实没有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如果中方这么做的话,俄乌冲突在一夜之间就会结束。

  但同时中方也不想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美国调集全部力量针对中国。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7)

  这种表态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相当罕见的。以往中方在敏感问题上通常会使用大量外交辞令,避免过于直接的表述。但这次王毅基本上是在给欧盟上现实政治课,告诉他们中国的真实考量和底线。

  据参与对话的欧盟官员透露,他们对中方如此直接坦白的表态感到惊讶。在他们印象中,中方说话一向很委婉和中立。一位欧盟官员甚至表示,王毅的讲话堪称为卡拉斯讲授了一堂现实政治课程。

  这种直白的沟通方式,实际上是中方在释放一个明确信号:我们已经把话说得足够清楚了,如果你们还听不懂,那后果自负。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8)

  从委婉到直接,从间接反制到对等反制,中国对欧策略的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中方对当前中欧关系现状的深层思考和战略调整。

  过去几年,中方一直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欧分歧,在贸易摩擦中尽量保持克制,给欧盟留足面子。但欧盟的回应却是变本加厉地构筑贸易壁垒,从电动汽车到医疗器械,保护主义措施一个接一个。

  中方的善意被当成了软弱,克制被视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单方面的克制不仅无法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反而会鼓励欧盟的错误行为。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9)

  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很清楚:中方在善意耗尽后不再顾虑欧盟体面,直接反制成为必要选择。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行为增多。在这种环境下,一味的善意和克制不仅无法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可能被视为可以欺凌的对象。

  中方这次的直接反制,既是对欧盟错误行为的回应,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

  最后,这种策略转变也体现了中方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不再给面子了首次点名道姓回击欧盟对等反制医疗器械(图10)

  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4500万元的门槛看似不高,但对于欧盟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欧盟医疗器械企业在华业务占其全球业务的重要比重。

  中方的这次反制,将直接影响这些企业在华的业务拓展,迫使他们重新考虑母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