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人们休闲和运动的场所,深圳目前拥有1320座公园,名称中直接冠有“体育公园”“运动公园”“文体公园”的就接近50个。事实上,即便许多公园名称中不带有“体育运动”的字眼,大多也都具备运动休闲功能,跑步就是最基本的功能。据2024年统计数字,深圳全市健身步道总长度超3800公里,部分步道都嵌入在公园内部或公园群之间,成为市民跑步的核心场地。
例如深圳湾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人才公园的步道相互连通,单程长达20多公里,往返超过50公里,对马拉松爱好者来说不但“量大管饱”,而且沿途可饱览河、海、湖以及深圳湾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天际线风景,在几大跑步软件上打卡人次都排在全市前列。
目前,深圳已贯通休闲骑行道100余公里,包括宝安固戍码头到福田红树林的50公里滨海休闲骑行道西段,西丽湖15公里休闲骑行道,光明科学城到中山大学深圳星空智能科技校区的20公里休闲骑行道、15公里盐田半山休闲骑行道等一批线路。
据统计,现在深圳有4.6万个体育设施,常年锻炼的市民超800万,“10分钟健身圈”真的走进了生活里——下楼就能找着地方运动,不用跑远路。
龙华文体中心里,市民张先生用消费券订了羽毛球场地,两小时才花12块钱:“以前觉得专业场馆贵得不敢去,现在就像咱老百姓的‘日常食堂’,随时能来酣战一场!”
退休教师刘阿姨和老伴每天都去社区公园打太极:“以前公园只有简单的健身器材,现在加了太极推手器、漫步机,还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好多老街坊都聚在这里锻炼,聊着天、动着身子,日子过得特别充实,这就是全运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啊。”
光明国际马术中心是十五运深圳赛区唯一新建的永久性场馆,木质结构跨度国内少见,和周边的山水连在一起,美得像一幅画。
国际马联主席英格玛·德沃斯参观后连连称赞:“这是个非常美丽的马术中心,未来可期,不仅能办比赛,还能教骑马、训马匹。”
这座新场馆还是个“绿色标兵”,靠被动式节能、低碳建造,达到了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其实深圳所有新建场馆和接待酒店,都要求达到这个标准,办赛事的同时,也为环保出份力。
这些场馆不只是赛期的“专用场地”,赛后都会对市民开放,成为大家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一场盛会,长久受益”。住在宝安体育馆附近的健身爱好者张强,已经提前体验了升级后的场馆:“以前场馆的设施有点老旧,现在跑步机、力量器械全换了新的,还增加了智能储物柜和饮水区,环境特别好。听说赛后会更多地向市民开放,以后健身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据统计,2024年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2115.66亿元,同比增长10.8%;2025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深圳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36.3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4093.96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8%。全市已经建成了各类体育场地4.6万余个,较2020年增加66.9%,拥有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项目齐全的场地设施体系。
十五运会之后,深圳还将迎来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深圳100越野赛等赛事。
2026年,深圳还将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游泳公开赛、国际冰联男冰世锦赛、亚太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
现在的深圳出门就是风景线家接待酒店,还有深圳北站、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这些交通枢纽,周边188条道路全升级了,287条涉赛道路天天有人巡查养护,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市民,出门都顺顺畅畅。
深圳还串起了18个城市打卡点,南山后海大桥、罗湖老街地铁站、龙岗红立方天桥都在列,30个热门地铁站还设了十五运主题装置。道旗上的会徽迎风飘,整座城市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赛场,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盛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