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分兩步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賦能、保護優先”的原則,推進文旅產業全域全業態發展。市委五屆七次全會也指出,要全域培育多元融合的文旅業態,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動文旅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雨城區掀起的“壩壩球”熱潮,正是對這些指示精神的積極響應與落實。
9月以來,雨城“壩壩球”熱潮正席卷各村。從東城街道到周公山鎮,從多營鎮到草壩鎮,一個個村庄的籃球場上,村民球員們身著印著村名的球衣,為了村集體的榮耀奮力奔跑、激烈角逐﹔賽場邊,各村的廣場舞隊身著艷麗服裝,伴著歡快旋律跳起特色舞蹈,為球員加油鼓勁,也為賽事增添了別樣活力。
這股席星空智能科技卷雨城的籃球熱潮,追溯其源頭,正是9月9日在東城街道澄清村打響的那場充滿“煙火氣”的鄉村“壩壩球”賽。
為星空智能科技何一場村級籃球賽,能迅速點燃整個雨城區的運動熱情,成為鄉村文體生活的“新潮流”?
9月9日傍晚,澄清村新建籃球場上的那聲開賽哨響,不僅開啟了一場村級球賽,更悄然播下了雨城鄉村體育熱潮的種子。
當澄清1組與2組的村民在賽場上為榮譽拼搏,當孩童的助威聲帶動全場歡呼,當賽后村民們仍圍著球場討論戰術、分享喜悅時,這場球賽的熱鬧場景便通過村民的朋友圈、短視頻平台,傳遍了雨城區的各個角落。
“看到澄清村的球賽那麼熱鬧,村民們勁頭十足,我們也想搞一場!”草壩鎮籃球愛好者胡麒麟在刷到澄清村球賽視頻后,立刻在村微信群裡提議。很快,這一提議得到了草壩鎮的熱烈響應,草壩鎮迅速行動,聯系場地、組織球員、邀請裁判,短短一周后,一場屬於他們村的籃球賽便順利開賽。
如今,在雨城區,像這樣因澄清村球賽而“跟風”組織籃球賽的村庄已超過20個。
草壩鎮頂峰村對戰雅化鋰業的籃球賽上,球員們特意定制了印著“草壩熱血”的球衣,賽前還舉行了簡單卻庄重的入場儀式﹔草壩鎮太坪村對戰移動草壩公司更是一開賽就把熱力值拉滿。
盡管各村的籃球賽雖形式略有不同,但那份為村集體榮耀拼搏的熱情、村民間互幫互助的溫暖,與澄清村首賽如出一轍——正是這份最本真的“鄉村活力”,讓籃球賽從澄清村走向雨城各村,形成了席卷全區的熱潮。
澄清村的“壩壩球”之所以能成為“潮流源頭”,關鍵在於它精准戳中了鄉村文體生活的“需求點”,用滿滿的煙火氣與強大的凝聚力,讓村民們感受到了體育賽事的獨特魅力。
在澄清村的首賽現場,沒有專業的球員,隻有一群熱愛籃球的普通村民——有每天照料百頭黑豬仍擠時間訓練的何兵,有膝蓋帶傷卻堅持上場的李向勇,有腳留鋼釘仍活力滿滿的退伍軍人胡饒。
沒有華麗的舞台,卻有最真誠的助威——孩童的稚嫩吶喊、大人的熱情歡呼、廣場舞隊的即興表演,賽場內外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這種“人人可參與、人人能享受”的氛圍,打破了專業賽事的距離感,讓村民們覺得“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球賽”。
更重要的是,這場球賽像一條紐帶,將分散的村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為了組建球隊,澄清村1組組長殷朝明挨家挨戶動員,哪怕是住得遠的村民,也願意每天提前一小時趕路參加訓練﹔比賽當天,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有人負責計分,有人負責送水,有人負責組織啦啦隊,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以前村民們各忙各的,交流不多,一場球賽下來,大家熟絡了不少,村裡的氛圍也更融洽了。”澄清村黨總支書記李芯感慨道。這種“為集體而戰”的歸屬感與凝聚力,正是其他村庄渴望復制的核心——當籃球賽成為村民們共同的目標,鄉村的向心力也隨之增強。
澄清村首賽的成功,以及后續各村賽事的順利開展,背后離不開雨城區在鄉村振興中打下的堅實基礎——興旺的產業讓村民有精力參與文體活動,完善的設施讓鄉村賽事有了“落腳地”。
在澄清村,梔子花、茶葉等種植業年產值超3200萬元,生豬養殖與民宿產業年收入超400萬元,村民們腰包鼓了,不再為生計奔波,才有時間和心情享受籃球帶來的快樂。
同樣,在雨城區其他村庄,特色產業的發展也為文體活動提供了“底氣”:草壩鎮頂峰村依托六月雪梨,村民收入穩定,閑暇時便組隊打球﹔草壩鎮桂花村,村集體經濟壯大,有能力為球賽提供物資支持。
據了解,2024年以來,雨城區先后投入740萬元建設13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項目,涵蓋“口袋”體育公園、鎮街全民健身中心、村(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還投入20萬元維修更換體育器材。
澄清村的球場經過三個月的蛻變,9月初從破舊水泥地變身標准籃球場,配備夜間照明﹔其他村庄也有了自己的運動場地,不再擔心“想打球卻沒地方”。
“以前村裡沒球場,想打球得去鎮上,現在家門口就有標准場地,晚上燈光一亮,打球特別方便!”草壩鎮球員史欣樂的話,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正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鄉村籃球賽從“偶爾為之”變成“常態開展”。
“我們正在對這場全民健身的比賽進行統籌規劃,計劃將村級籃球賽整合升級為‘雨城鄉村籃球聯賽’,制定統一賽程,設置特色獎項,讓各村球隊有更多交流比拼的機會。”雨城區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周波表示,此外,雨城區還將結合鄉村旅游、特色產業,以“籃球+文旅”“籃球+農產”的融合模式打造東南西北四個賽區,讓“壩壩球”成為全民健身的新引擎。
“我們計劃今年在雨城區傳統文化延續的‘年豬節’進行全區性的總決賽,勝利的隊伍獲得年豬。”周波表示。
從澄清村的一場“壩壩球”,到席卷雨城的籃球熱潮,變化的是賽事的規模與范圍,不變的是村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鄉村振興帶來的活力與希望。
未來,隨著更多鄉村體育活動的開展,雨城區的鄉村大地必將更加熱鬧、更加充滿生機。雨城區也將繼續以“壩壩球”為切入點,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和市委全會精神,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壩壩球”成為雨城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為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和世界大熊貓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貢獻雨城力量。(供稿/圖:雨城區委宣傳部 雨城文旅)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