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已连续举办7届的盛会,成为呈现国家及安徽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2024年,安徽全省规上工业营收达到5.49万亿元,位列全国第6位,占全国比重增加到4%。
工业大省离不开“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少不了“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而在这两者之间的,是撑起制造业强度和厚度的腰部企业。
“十四五”以来,安徽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
如果将这些企业视作安徽的腰部企业,不难发现,它们中有些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有些则是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专家”。
,离不开腰部企业自身的努力。在专业领域拥有创新能力和独门绝技,是腰部企业的显著特点。
从巴掌大的手机膜,到2.7米宽幅的光学功能膜材料,近年来,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张科技)的拳头产品不断“变大”。
小小一张膜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安徽省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的奋进之路。“市场推着企业不断创新。”金张科技总经理助理吴传耀坦言,随着安徽新型显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京东星空体育智能科技方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对功能膜的尺寸和应用场景提出新需求,企业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2.7米宽幅的光学功能膜材料。
金张科技带动下,超100家功能膜新材料企业在太湖县集聚。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春江水暖鸭先知。发现问题,解决痛点,再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腰部企业的研发方向,往往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
在钢铁之城马鞍山,汉马科技集团接连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新突破,研发的“醇氢”技术一举解决纯电车型续航里程不足、传统柴油动力污染能耗高等使用痛点。技术优势也带来业绩胜势。今年前8个月,
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29.59%、131.47%,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整车出口同比增长88.14%,延续“井喷式”增长态势。
在汉马科技带动下,多家供应链企业落户马鞍山,钢铁之城马鞍山也逐步实现从“重卡领跑”到“客货并进”的战略升级,更进一步丰富汽车“皖军”的产品矩阵。
从企业规模和市场营收上看,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突光学)是成长中的腰部企业。但在超精微显微成像技术细分领域,树突光学已处于金字塔顶部,企业自主研发的“安刀”,是全球唯一能实现术中在体细胞级别显影的实用化手持仪器,仅在国内就已经协助完成手术超2000例。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企业与合肥高新区完成签约。来到合肥后,最大的体会是整座城市的创新氛围都极为浓厚。”
创新氛围,不是靠口头支持就能塑造的。2024年,一笔2000万元的科创新研基金注入,为树突光学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送上“燃料”。“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缺抵押的问题,好像在安徽并不存在。”陈廷嘉感慨道。
对科创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是安徽省内金融机构之间共同的默契,
“工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产品,让企业‘纸上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运营资金。”
工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省星空体育智能科技内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工行安徽省分行根据企业发展节奏,制定配套金融支持方案,在关键节点进行资金助力,为安徽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金融力量。
自“十四五”以来,安徽提出的“三地一区”发展战略,摆在第一位就是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在为“腰部企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安徽也拿出实打实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持。
早在2021年,安徽省就在工业领域推出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代表的考评体系,跳出“数量论英雄”发展思维,不看企业规模,只看亩均发展实效,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在这种考评模式下,处于上升期的腰部企业也能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源关注。而2025年1月印发的《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提出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与规模,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进行超百万元的奖补。这些政策直击企业发展痛点,为优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无论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的政务服务,在省、市、区全方位支持下,腰部企业成为在安徽全省鼓励创新、支持制造业高效发展氛围下获益最大的群体。
汽车产业是安徽省首位产业,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汽车产量澎湃向前的背后,是汽车零部件生产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零部件生产又拉动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产业繁荣。而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的扩大,又少不了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助力。
“安徽以全省‘一盘棋’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介绍,如今安徽不仅有整车制造企业集聚,还引育规上限上零部件企业3000余家、后市场企业1700余家,形成覆盖整车制造、“三电”、“三智”、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合力将智能数据工厂系统带进展会。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当前,安徽汽车、光伏、电子信息、家电、装备等产业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把一条产业链细细拆开,能发现其中有无数的腰部企业在做支撑。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产业做厚、产业链做长,也必然为更多腰部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和养分。
在安徽翔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阜阳市颍上县的生产车间内,一颗颗精密芯片电阻产品正源源不断下线。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控股芯片电阻器研发、产销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规划设计,翔胜科技每月可生产芯片电阻600亿只。“电阻是所有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最小的和小麦差不多大小,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阻要大一些,一辆车能用到500只左右。”翔胜科技董事长孙标介绍,2017年,企业看中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广阔市场,从广东迁至颍上,来到安徽后,不仅成为多家知名车厂一级供应商,还与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多领域标杆客户达成进行战略合作,如今全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亿元。
奔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而来,又在与其他行业的交互中找到发展机遇,翔胜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不少在皖腰部企业的缩影。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链主企业1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