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星空体育科技:黃河為脈兩山為屏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关闭
星空体育科技:黃河為脈兩山為屏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9-18 点击数: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近兩年來,蘭州市以強省會行動為總牽引,錨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從黃河風情線的“顏值”“品質”雙提升,到黃河水質的持續優化、水務保障的堅實有力,再到南北兩山的綠意綿延,全方位推動生態建設與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讓“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的畫卷愈發鮮活,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生態動能。

星空体育科技:黃河為脈兩山為屏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图1)

星空体育科技:黃河為脈兩山為屏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图2)

  秋日的蘭州,黃河穿城而過,碧波映照著澄澈藍天。馬拉鬆公園的健身步道上,市民悠然漫步,滿目綠意沁人心脾﹔中山橋上,游客舉起相機定格大河奔涌的壯闊,無人機盤旋升空,將黃河兩岸的景致納入雲端畫卷。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正是蘭州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強省會行動的生動注腳。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肩負著“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使命擔當。近年來,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錨定強省會行動目標,以打造“國內最長市內濱河公園、最大城市帶狀公園”為目標,將生態保護與文旅賦能深度融合,從規劃引領到實踐落地,從景觀提升到精細治理,一步步讓黃河之濱煥發新活力。

  規劃先行是黃河風情線建設的“定盤星”。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精心編制《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總體規劃》,深度挖掘黃河兩岸文化旅游資源,串聯沿線點位,全面提升黃河蘭州段文化旅游品位。編制完成《蘭州黃河之濱生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以及《沿河生態旅游景區景點規劃》《黃河風情景觀帶慢行系統規劃》《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從宏觀布局到細節設計,每一筆都緊扣生態優先,每一處都兼顧民生需求,為大景區高質量發展筑牢制度根基。

  “為打造黃河之濱美景,我們以‘一園一主題’理念對沿河10個主題公園進行改造提升,改造面積達34萬平方米。”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園林綠化管理科科長余啟明告訴記者。如今,馬拉鬆公園的馬鞭草花海浪漫綻放,百合公園的百合造型景觀呼應城市名片,廉政公園的霧化溪流緩緩淌過,市民公園的牡丹園、安寧櫻花大道、七裡河玉蘭大道、北濱河中路西府海棠……每到花季便成為網紅打卡地。

  不止於“點上出彩”,更追求“線上成景”。大景區管委會以“增綠、添花、加彩”為思路,對核心區20公裡公共綠地進行全面提升,90萬平方米的綠化改造讓黃河之濱實現“一點一景觀、一處一主題、一段一特色”,昔日的零散綠地,如今連成“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態廊道﹔曾經的閑置岸線,變成市民休閑的“天然氧吧”。黃河蘭州段的“生態顏值”持續提升,成為強省會行動中亮眼的“綠色名片”。

  精細治理,是黃河風情線的品質保障。2021年7月1日,《蘭州市黃河風情線大景區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為景區保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管委會協同水務、生態、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門,扎實推進河道岸線治理與綜合提升整治。近年來,大景區管委會治理歷史遺留違法建設7萬余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1.8萬平方米,清理整治廢棄泵站8座,規范流動攤點2萬多處、亂停車輛2萬余次,勸阻不文明行為3萬余次,形成“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格局。環衛保潔方面,大景區管委會堅持常態化精細保潔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在每日沖洗路面、清擦欄杆、清運垃圾的基礎上,還規整線纜10萬米,維修22公裡破損游覽步道及黃河母親雕塑、中山橋石碑等景觀設施,讓游客游得安心。

  “景區是為老百姓建的,必須讓群眾得實惠。”大景區管委會秉持為民服務理念,按照親近自然、簡約適用原則,在七裡河黃河大橋至雁灘黃河大橋段新建5米寬河道健身步道12公裡,配套10處景觀小游園,綠化美化10萬平方米,打造核心區29公裡健身步道循環圈。72處足球場、籃球場等全民健身場所星羅棋布,3000多套自助書吧、環保公廁、健身器材便民利民﹔“蘭馬賽”年年在此開跑,“健步走”“熒光跑”等活動輪番上演,黃河之濱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幸福休閑空間。

  地處黃河上游的蘭州,肩負著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使命。作為生態環境部門,保障黃河水質健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管控核心始終聚焦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黃河蘭州段水質連年向好,各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出境斷面穩定保持二類水質,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以強省會行動實效守護黃河上游生態安全。

  “為守護好黃河水質,蘭州市堅持管控和治理兩手發力。”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管控層面,蘭州市構建了全鏈條監管體系,一方面持續強化工業企業監管,全市29家廢水重點排污單位均建成廢水處理設施並加裝在線監測裝置,確保出水穩定達標排放,針對蘭石化等重點企業,還建成兩套廢水特征污染物在線監測設施,對硫化物、揮發酚等22項廢水揮發性有機物指標實施實時監控,其余企業則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實現監管全覆蓋﹔另一方面採用“人防+技防”模式強化日常監管,在枯水期、汛期通過日巡查、多斷面水質加密監測、水量日調度,精准研判水質變化趨勢,建立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交辦—轉辦—督辦”閉環機制,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系統治理同樣成效顯著,“十四五”規劃以來,蘭州市錨定“保好水、治壞水”目標,總投資約4.8億元,推進蔡家河、庄浪河、湟水、元托峁溝等重點支流水污染防治,並積極謀劃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項目,通過持續投入實現黃河蘭州段水質穩步提升。

  黃河流域治理並非一地之事,需要上下游協同與科技賦能,蘭州市在協同治理與科學治污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提升流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強省會生態建設注入協同動力。在協同治理上,已與海東、西寧、臨夏、白銀、武威等周邊城市簽訂上下游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在枯水期、汛期實施聯動管控,發現水質異常及時通告上下游地區,同步排查、同頻共治,同時按照“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原則,先后與白銀、臨夏簽訂兩輪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進一步完善水生態環境治理格局。

  科技賦能則為治水注入新動力,2022年蘭州啟動智慧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管理監測建設項目,建成19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和251套視頻監控,初步實現黃河蘭州段水生態環境質量精細化實時動態監控,依托該平台,蘭州市將黃河蘭州段劃分為若干流域治理網格單元,細化治理責任,在精准追因溯源、精細化治水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新質生產力服務於科學治水,有效彌補了人力管控的盲區和效率短板,大幅提升了水環境日常管控、應急處突和風險防控能力。

  為了打造“人民的幸福河”,蘭州市還在提升水質親民性上持續發力,讓市民直觀感受黃河生態之變,將強省會成果惠及民生。在重點領域減排方面,統籌推進工業、城鎮生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督促完成榆鋼廠區水資源深度治理優化改造、伊利乳業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等項目,完成七裡河安寧、鹽場等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達90.2萬噸/日,同時實施城區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累計新改建雨污水管網170.5公裡、改造管網43.88公裡,還強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3條農村黑臭水體深度治理,以實實在在的減排成效守護“一河清水”。

  排污口整治是提升市民親水性的關鍵一環,截至目前,全市3022個排口中,3018個已完成整治,剩余4個將於9月完成。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不是一地一域的事,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黃河安瀾關系著下游8個省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以水生態保護為例,必須嚴守水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利用上線、水環境質量底線,堅持“三水統籌”,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陸水協同治理、流域綜合治理,持之以恆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陸水協同治理、水源安全保障和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工作,確保“一河淨水送下游”。

  “自強省會行動實施以來,蘭州市水務領域累計爭取項目157個,爭取資金19.85億元﹔今年已爭取項目67個,較去年同期增長55.8%。”蘭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隨著各項工作的持續推進,蘭州水務領域在水災害防治、水資源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四大維度均取得標志性成果,以水務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強省會行動筑牢民生根基,繪就人水和諧的民生新圖景。

  當前,由蘭州市黃河河道管理站實施的黃河干流蘭州市城區段堤防達標工程正有序推進,新型防浪牆加緊安裝、舊有欄杆改造升級,計劃10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應對百年一遇洪水威脅,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上“防護鎖”。這一工程正是蘭州完善水災害防治體系的縮影——近年來,蘭州建成覆蓋黃河干支流、全市山洪災害危險區及重點山洪溝的省、市、縣區三級水星空体育智能科技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水利工程調度信息化平台,分層次推進黃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道治理。2023年以來,累計實施防洪工程25項,治理河道溝道199.11公裡,成功抵御多場次暴雨侵襲,筑牢生命安全防線,保障黃河干支流行洪絕對安全﹔2025年還謀劃實施包括該堤防達標工程在內的防洪治理項目16項,計劃治理河長100.42公裡,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在水資源高效利用方面,蘭州市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通過高效節水、水源置換等措施壓減地下水開採量,推動榆中縣成功退出地下水超採區,且年度全市用水總量始終嚴格控制在15.45億立方米以內(2023年用水總量10.42億立方米,2024年10.97億立方米)。水資源配置效率也持續優化,2024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8.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8.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1,水資源“節流增效”成效顯著,為強省會行動提供高效水資源支撐。

  水安全保障直接關系民生福祉。2023年以來,蘭州市實施農村供水保障項目12項,至2024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63%﹔2025年計劃再實施8項農村供水保障項目,力爭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3%,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比例提升至65%。同時,蘭州全力推進壓減直飲水窖工作,重點攻堅榆中縣新營鎮引水和供水工程,累計完成1263戶壓減任務,確保2026年6月底前實現全市水窖壓減清零。此外,還完成榆中三電、紅古谷豐渠2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累計改造渠道45.1公裡,顯著改善灌溉面積30.8萬畝,為農業生產穩定提供水利支撐,讓強省會水務成果惠及城鄉群眾。

  如今,每到秋高氣爽的周末,蘭州黃河岸邊總是游人如織——市民或跑步健身或休閑打球或臨河品茶,長河奔流間兩岸綠樹成蔭,一幅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這份愜意背后,是蘭州持續鞏固的水生態修復成效:2023年以來,蘭州累計完成水土保持重點工程21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達到71.92%﹔2025年謀劃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7項,計劃治理面積42.81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預計提升至71.99%。在美麗幸福河湖創建方面,2023年以來已成功創建6條美麗幸福河湖,總長48.1公裡,同步完成河道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84萬平方米,打造生態緩沖帶20公裡,修建生態護岸14.3公裡,示范效應突出﹔2025年還將繼續創建2條幸福河湖,總長12.6公裡,進一步擦亮蘭州水生態底色,為強省會行動增添生態亮色。

  蘭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水務領域重點指標、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全力以赴爭取各級資金與政策支持:一方面狠抓項目建設,推動年度項目尤其是強省會項目清單中甘肅省榆安大型灌區建設工程等3項重點工程加快進度﹔另一方面持續強化供水保障,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水量支撐。同時,將進一步壓實防汛抗旱責任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減災興利效益,全力推進黃河干流蘭州市城區段堤防達標工程,確保年底實現全面達標,並持續謀劃黃河主要支流防洪治理項目,以水務事業的扎實發展守護河流安瀾、保障群眾安全,為強省會行動貢獻水務力量。

  夏日的蘭州南北兩山,綠意漫過腳踝,生機撞入眼底,這片如今郁郁蔥蔥的土地,是蘭州人用70載光陰在黃土高原上鐫刻出的生態答卷,更是強省會行動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場,為城市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近兩年來,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發展中心(原為市兩山綠化指揮部)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為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發力。在“擴綠”上,蘭州依據國家規劃與國土空間布局,確立“三綠廊、兩面山、多點位”的國土綠化總體布局,重點打造9個生態廊道綠化節點、5個面山綠化片區及10大森林公園,規劃綠化治理面積11.5萬畝﹔搶抓政策機遇推進重點生態工程,爭取到南北兩山34.11萬畝“三北”工程六期項目,今年已落實中央資金1380萬元,實施營造林1.9萬畝,栽植文冠果、紅柳等各類苗木、籽種125萬株(穴)﹔突破傳統造林模式,篩選出25種抗逆性強、耐貧瘠干旱的優良鄉土樹種,顯著提升苗木成活率與林木保存率﹔同時開展包山頭綠化行動,121家省市單位分區包片,開展義務植樹活動100多場次,新造林6300畝、修復退化林分7500畝,打造“記者林”“青年林”“黨員林”等示范點,讓全民愛綠護綠的氛圍愈發濃厚,為強省會行動注入“綠色動能”。

  “護綠”是生態成果的堅實保障。目前南北兩山設有58個林業管理站,常年聘用護林員600多名,承擔著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護林防火等日常工作﹔通過建立完善林地巡查、開發利用審批等制度,嚴厲查處亂砍濫伐、非法開墾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林地林木資源安全﹔以林長制為抓手,依托縣、鄉、村三級林長組建32個區域性聯防組織,實現巡查管控全覆蓋,更創下連續2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森林火災的優良成績。

  在“興綠”層面,蘭州市不斷拓寬生態可持續經營路徑,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群眾。一方面實施十大森林公園建設行動,在鞏固提升徐家山、石佛溝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及五一山、蘭山等4個省級森林公園建設水平的基礎上,推進仁壽山、九州台等4個省級標准森林公園建設﹔今年已落實資金7000萬元,實施843畝景觀改造、697畝中幼林撫育、1000畝低效林改造、1050畝薄弱區補植造林,還建設了3.8萬平方米停車場、1座五一勞動主題展覽館及7.3公裡羅九公路全民健身運動帶,構建起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森林公園體系。另一方面聚焦生態利民惠民,投入6200萬元建設彩陶文化園、絲路金城園等10處生態文化小游園,修建登山步道、景觀廊亭等基礎設施,讓南北兩山成為市民休閑觀光、健身旅游的熱門去處。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路徑,印發《蘭州市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蘭州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開展林業碳匯本底調查、建立兩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數據庫,參與新造林碳匯交易﹔探索“以林養林”新模式,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康養產業等多元化經營項目,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共贏。

  目前,南北兩山林地從小到大、積少成多,已構建起完善的四大體系:人工生態體系中,綠化面積達62萬畝,成活各類樹木1.6億株,植物種類增至75科424種,常見脊椎動物76種,生態服務功能綜合價值達76.74億元。

  如今的南北兩山,已成為黃土高原干旱地區植樹造林的成功典范,“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美好願景在黃河之濱成為現實。

  這份以黃河為脈、以兩山為屏的生態答卷,既是蘭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定實踐,更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未來,隨著各項生態舉措的持續深化,蘭州市必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讓“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的畫卷永葆生機,讓生態紅利持續惠及更多市民,為強省會行動注入更持久的生態動能。(蘭州日報社記者 呂勝軍 馬艷玲 陶奕冰)

星空体育科技:黃河為脈兩山為屏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图3)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