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腾不息,孕育出“塞上江南”的旖旎风光。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银川市始终将守护母亲河生态安全置于战略高度,截至目前,黄河干流银川段已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为进一步增强水污染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新污星空智能科技染物监测技术,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了新型高精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当前已完成调试与预验收,标志着我市生态环境监测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起了更加坚实的“科技防线”。
走进升级后的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各类高端仪器设备有序运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微克级精度筛查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在百万分之一克量级捕捉重金属踪迹,低本底放射性测量仪持续记录环境中微弱的辐射信号……这些总投资四百多万元的“生态哨兵”,依托2024年度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购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设备老化导致的监测效能不足问题。此前,痕量环境污染物检测如同“沙里淘金”,数据平行性不足,分析时效漫长。新设备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时效性更佳,极大提升了环境监测质效,为污染溯源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撑,扭转了传统监测的被动局面。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以数据为支撑的科学治理体系。此次监测能力升级,构建起覆盖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指标的监测体系,为生态补偿机制落地提供了客观数据依托。同时,新污染物分析能力的突破,使银川市在应对环境风险挑战中走在全区前列,进一步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网络,为“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补偿”生态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精设备的效能释放,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设备调试期间,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同步启动“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双轨培训。这种“设备升级+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将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随着新设备全面投入常规监测和星空智能科技应急预警,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正以更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手段,为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