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装进行李箱里的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医生带给赤几的489次光明-星空智能体育科技
关闭
“装进行李箱里的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医生带给赤几的489次光明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12 点击数: 

  2025年6月30日,深圳市首批整建制援非医疗队——中国第33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载誉归国。这支由深圳医疗单位组成的25人队伍,不仅完成了艰巨的医疗援助任务,更孕育并带回了意义深远的“爱与光明之旅”公益项目。

  2023年,当援助赤道几内亚(以下简称赤几)的任务下达时,深圳市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谢洪彬毅然请缨。曾在广西百色帮扶的经历,让他内心“治病救人”的信念更加强烈。加上出发前的集训,意味着长达两年半的分离,家里俩娃,最小的才4岁。谢洪彬的夫人张媛展现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能代表国家去帮助其他地区,这种机会很难得。”深圳市眼科医院主治医师王希振同样经历了内心的权衡。“但家里人觉得这是荣誉,也是锻炼,最终支持我出去。”

  援非并非仅凭一腔热血。深知当地眼科设备匮乏,尤其是白内障高发却缺少先进仪器,谢洪彬与田怀谷队长积极协调。在深圳市卫健委和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支持下,一台全新的超声乳化仪及大量手术器械、耗材、药品随队运往一万多公里外的赤几。深圳市眼科医院组织队员学习器械清洗、消毒乃至简单维修,为应对当地后勤保障不足做足准备。“后期显微镜灯泡坏了,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找当地技师修。”谢洪彬回忆道。

  抵达驻地后,现实的挑战扑面而来。谢洪彬驻点赤几首都海岛马拉博,王希振则在赤几内陆地区的巴塔市。两地相隔600公里,交通主要靠不频繁的航班。驻地环境艰苦,停水停电、蚊虫肆虐、疟疾艾滋病高发。但最核心的困难是医疗资源的极度匮乏。当地紫外线强度高,白内障发病率居高不下,整个赤几没有能独立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本地医生。粗略估计,全国5万白内障患者,每年仅不到100人有机会手术。

  两位队员意识到,仅靠驻点医院的常规门诊和手术远远不够。他们萌生了开展大规模白内障公益手术项目——“爱与光明之旅”的想法。就是带上手术物资,走近患者身边,为他们免费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这一设想与医疗队一拍即合,并得到深圳市、广东省两级卫健委的大力支持。然而,离开驻地去外地开展手术困难重重:协调、交通、物资转运皆是挑战。转机出现在与赤几一家基金会的首次合作。该基金会专注于医疗、教育和妇女儿童帮扶,对项目充满兴趣,他们将项目第一期选在首都马拉博开展。

  “2024年6月5日第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希望能给赤几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首期由谢洪彬担任手术医生,并需要自主完成术前术后的准备、消毒工作。“晚上视频时,赤几正是下午,经常看他下班后一边将手机立在旁边,一边洗刷消毒器械。”张媛回忆,由于条件限制,还得靠高压锅消毒。因为和当地妇产科等外科共用一个手术间,谢洪彬每周只有三个小时的手术时间。

  当三周后30例公益复明手术成功完成,项目的显著效果赢得基金会高度认可。项目模式迅速优化:基金会负责宣传、组织病人、交通及协调医院;中国医疗队提供核心技术与设备耗材。一个由中国医疗队组成的高效协作小分队形成:队长田怀谷负责统筹协调;谢洪彬、王希振主刀筛查;检验科陈卓诚、陈泽衍医生负责术前传染病筛查;西班牙语翻译刘佳音、张智处理专业文书;儿科医生易梦兼任巡回护士协调器械和病人;其他队员也鼎力支持。

  第二期项目挺进拥有赤几全国80%人口、需求更大的内陆地区。“每期项目开展前都需数月筹备,从蒙戈莫市到巴塔,大到手术设备,小到口罩,所有物资都需精确计算并多备20%,打包带上。”

  谢洪彬表示,物资、耗材、设备全部打包要用到20多个行李箱,好在基金会提供的小飞机缓解了跨海运输压力。筛查和手术日强度极高。清晨复查昨日患者,接着筛查新病人,延长两三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已是日常。每一期项目都是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快将备用的耗材消耗完。剩下一些急需手术的患者,王希振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等物资到位,利用周末时间,申请使用驻点医院的手术室,为患者免费手术。“这样能救助更多患者,既能在驻点医院为光明行筛选出亟需手术的患者提供治疗,还能确保术后患者得到有效监测与复查。”

  最令人动容的是患者的反应:96岁的老太太由女儿搀扶而来,术后第二天就能自己行走复查。光明行最小的患者,是6岁的先天性白内障盲童,在医疗队克服全麻手术风险后重见光明,躲到妈妈身后羞涩张望。更多患者术后热泪盈眶,感激不尽。“白内障最大的特点是效果显著,很多患者重见光明后将直接改变他的人生甚至家庭。”谢洪彬感慨道。“爱与光明之旅”最终完成四期筛查2300余人次,免费白内障手术489例。从首期30例星空体育平台官网到后期单期超百例。赤几基金会主席、中国驻赤大使等多次出席项目的开闭幕仪式,当地国家电视台全程报道。

  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后,基金会向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深圳市政府及深圳市眼科医院均发来感谢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队积极培训当地医护人员。谢洪彬在马拉博带教当地医生显微操作,传授超声乳化技术,其中一名医生已被推荐至中国读眼科研究生。在巴塔,王希振医生发现当地青光眼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持续用药。他跑遍当地药房比价,设计经济用药方案,并主刀实施赤几首例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修复检查仪器后,他重点培训当地医生青光眼的诊断,推动治疗规范化与慢病管理。同时还培训指导当地医生掌握独立开展眼科显微手术的技术。

  工作之余,谢洪彬敏锐地发现按国内标准采购的人工晶体大量闲置,推测当地人眼轴参数可能与中国人不同。为此,他牵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赤道几内亚致盲性眼病防治流行病学情况及防治策略研究,从公共卫生角度为当地防盲工作提供更大的助力。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后方支持。两位医生对医院的支持感触颇深,深圳市眼科医院提供的后援力量,让他们骄傲又安心!剩下的物资除了国家的支持,还有来自当地各中资企业的捐赠。“深圳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省、市卫健委等各个部门的支持是我们做成这个项目的重要基础。”

  同行的队友,在长达19个月的援外相处中,互相团结、理解,更是有了家的情怀。而最坚实的后盾,是远方的家人。“最重的手术箱里塞满器械,很多应该淘汰的器械都舍不得扔,小心修复后继续使用。”张媛探亲时目睹丈夫的艰辛。当谢洪彬抚摸着儿子的脸颊回忆起赤几孩子时,张媛知道,那些复明后惊喜的瞬间,已深深烙印在丈夫的生命里。“勋章的大半来自家人的支持。”王希振说。坚守,源于小家给予的心安。

  ▲深圳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刘扩军(右一)和院长迟玮(左一)欢迎两位医生回国

  深圳眼科医生,用仁心跨越山海,驱散黑暗,让“中国医生”的名字,在赤道几内亚成为光明的代名词。中国第34批援赤几医疗队已接力踏上征程,这份爱与光明的旅程,仍在延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