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本不敢停产,哪怕一分钟,客户的电话就追过来问‘机器去哪儿了’。”站在25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山东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天恕拍了拍身旁刚下线的智能跑步机,语气里一半是“抱怨”,一半是掩不住的自豪。
近五百台焊接机器人同时挥舞手臂的节拍,像鼓点一样敲打着地面——这里每24小时就有无数套健身器材被装入集装箱,发往132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家健身俱乐部;去年产能突破25万台,产值冲过10亿元,今年前八个月,公司订单同比增长60%,2025年产能预计突破50万台/套,是去年的2倍。
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这些运动器材的前身只是创始人周月明在自家院子里用铁锤敲出来的“土器材”。
周月明把那段历史当作“品牌的第一块铁”:“我们当年仿制进口器械,是为了活下去;后来咬牙做专利、做标准,是为了让‘中国制造’被世界叫得出名字。”
如今,大胡子手握109项自主知识产权,两款产品拿下德国红点奖,成为德国顶级品牌GYM80和milon在中国的唯一合作厂商。更重要的是,它用MES系统把市场数据、生产协同、智能制造全部拉通,相比于人工切割、焊接、喷涂,数字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两倍。这套“数字神经”不仅长在大胡子运动器材的背上,也悄悄爬进了整个宁津的健身器材产业。
宁津人爱用“半小时”来形容自己的底气:半小时内,任何一款健身器材所需的零部件95%以上都能在本地配齐。围绕大胡子、迈宝赫、布莱特威等“链主”,2986家上下游企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从钢材拉丝、铸钢机件到智能芯片、电商直播,一条“五金——零配件——整机——场景”的健身赛道被拉得又长又韧。
宁津模式的成功,也为整个德州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德州“1+4”主导产业中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健身器材产业支撑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数据显示,2024年宁津健身器材产值达139亿元,吸纳就业超4万人,带动钢材加工、电机制造、自动控制、智能软件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以宁津为核心辐射的“体育装备制造走廊”。
德州市正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为目标,布局体育全产业链,推动制造、赛事、康养、服务等多元融合。健身器材之外,德州家具、农机、电梯等“德州智造”产业也竞相发展,形成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从一把铁锤到五百台机器人,从“土作坊”到“世界工厂”,从“贴牌”到“创牌”,大胡子的故事像一束光,照见宁津的韧劲,也照见德州的雄心:当体育成为全民刚需,当制造插上智能翅膀,当政企握紧同一方向盘,一座城市就能把整个产业链扛在肩上,跑成一条更高、更快、更强的赛道。下一星空体育平台官网个冲刺的发令枪已经响起——这一次,德州不仅要让“宁津造”风靡世界,更要让“德州体育”成为中国递给全球的一张新名片。